于冉是聊城大學2014級畢業生,畢業后先是從事了與其汽車專業相關的工作,因為想積累更多的處世經驗,成為有亮點、有資格被投資方認可的人,他毅然辭掉了月薪3000多元相對穩定的工作,將更多私人時間劃分到工作區域和創始人李豪一起打拼,直到現在比逗西餐廳初具規模。
在比逗西餐廳尚未正式營運之前,于冉的資金收入為零,只能靠先前工作時的老底維持生計,迫不得已時向爸媽打欠條借錢,雖然父母對他創業的想法是支持的,但“我要背點債,給自己點壓力,不能平平淡淡地過下去”于冉如是說?!耙鲆粋€有理想的實干家?!彼麖娬{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在做工作計劃排名次時,會把感興趣的放在第一位,這樣既能保證效率又不會讓自己遺憾。
雖然有人說90后的大學生都是在象牙塔里的詩人,沒有社會經驗,吃不了苦,只會空想,不會實干。但比逗團隊于質疑聲中,積極學習總部的經驗,與廣州五山比逗餐廳店做情況對比,實地考察選址,利用自身是學生的優勢做市場調研,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傾向,從而因地制宜地提出相應的市場對策。在英語俚語中“Small Potato”是“小人物”的意思,比逗團隊的目標,就是“Be together as a big potato”?!半m然我們都是小土豆,但是我們相信,一群小人物聚集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件大事情,成為大土豆?!睔v經數月的努力,比逗終于初具規模,開始更多的出現在同學們的視野內。
不被嘲笑的夢想都不值得為之奮斗,奮斗吧,為了心中的夢,終有一天,它會開花結果?!癇ePotato!”成為大人物!
上帝偏愛于有準備的人,想法加實干,比逗團隊已經做到了校內和社會資源的整合,實現大學生股東和社會股東投資比例為7:3。各成員之間各有分工,相互配合。如果內部出現了意見不統一,那么他們就會慢下腳步來,統籌考慮,換個想法或是采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盡最大可能的保證決策準確。
“現在很多企業家都在想大學生們在想什么,我們有了切實可行的想法,他們提供資金。” 一方面比逗創業團隊靠自己的想法、設計理念吸引社會上的投資商。另一方面,現在許多大學生喜歡冒險,好交際,渴望得到證明他們能力的機會。所以從家人所給的費用里省出一些來,成為比逗西餐廳的股東,餐廳盈利有分紅,大四畢業后亦可以把股份賣掉。這種穩賺不賠的投資模式吸引了不少有創業想法大學生的眼球。
從《聊城比逗項目計劃初稿》中了解到,比逗西餐廳自九月正式啟動到第一輪、第二輪招募,餐廳選址,裝潢設計,再到如今的第三輪招募,計劃周密詳細,幾乎每一天都被排檔。 忙歸忙,就是在不斷摸索持續探索中獲得成長,譬如“之前認為買空調給人家錢就好了,后來才發現280平方米的店面需要考慮買幾個空調、空調有多大效應,出場年份的真假等一系列問題,大家要分頭行動,不斷做對比,找出最合算的一家,下訂單之后讓店家把空調安裝好了再給錢?!庇趯嵺`中獲得進步,在總結中提高認知,在跟社會接觸的過程中,實現學生心態到社會心態的融合。比逗團隊里的每一個人也都在慢慢的成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