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來店的食客依然能感受到傳統法式服務的“紳士范兒”。在這里,所有的侍者均是身著黑色燕尾服的男士:指甲不能出一點邊,發型一定要寸頭,鞋都是黑色漆皮鞋,要一塵不染,襯衫一天一換,有專門人員洗衣燙平。為了培訓出“紳士范兒”,馬克西姆的服務員的訓練教材都來自于外國影片,例如《茜茜公主》就是培訓時最常播放的影片,此外還會看《拜托小姐》等韓劇,學習里面的家庭管家禮儀。
現在崇文門馬克西姆還打造出“北京1983”的品牌,主打蛋糕、甜點、咖啡,例如拿破倫酥被很多食客喜愛,一天只能出品六七盤的拿破倫酥,每天三點前基本上就被搶購一空。目前品牌還有網店、微店,成立了專門的配送團隊,還打造了公眾可以參與的烘焙體驗教室。
到達餐廳后,每個中國廚師被分配了一個法國師傅。單春衛當時被分到冷菜組,“中國人說的法語帶口音,巴黎人說法語一樣帶口音,我倆互相聽不懂。師傅只能拉著我的手直接到冷庫,告訴我要拿什么蔬菜、拿幾個,或者干脆比劃”。大概用了三天,大家融入了法國團隊,能和法國廚師一起工作了。十天后,中國廚師基本可以在師傅的指點下親自操作。
雖然工作是與美食打交道,但對于之前只吃過中餐、帶著百分百“中國胃”的中國廚師來說,適應西餐是比做西餐還難的事兒。 “我們當時面對滿桌子的法棍、流著血水的牛排,真不知從何下口。我們每人拿著一根法棍,從中間切開,把西紅柿夾在里面,再夾上幾塊咖啡方糖一起吃。這讓同桌的法國人看傻了眼?!?/span>
實習中途,馬克西姆餐廳的經理找到中國領隊,希望中國廚師能給沒去過中國的法國廚師做一頓中餐。根據餐廳現有的食材,中國廚師們定制了這樣一份菜單:烙家常餅、宮保雞丁、酸辣湯?!爱敃r做這頓飯差點累死我們,沒有大鍋,只有西餐的小平底鍋?!眴未盒l說,“但是吃過之后,所有法國廚師都豎起了大拇指”。
中國廚師在法國學習期間沒有工資,每月只有100法郎。單春衛告訴記者,當時在巴黎理一次發90法郎,喝一瓶水7法郎,抽一盒煙10法郎?!坝袀€廚師會點兒理發的手藝,就由他給我們簡單地理發?!逼綍r休息時,駐地大門反鎖,廚師們都在駐地寫學習筆記。大家偶爾會利用很少的空閑時間,排隊去參觀巴黎的名勝古跡,但出門也舍不得坐地鐵,比如去參觀巴黎圣母院,大家沿著塞納河走了幾公里路。
“有一次馬克西姆餐廳的設計師請中國廚師去他的莊園,給來賓做牛肉餡餅和牛肉餃子,來賓都很高興,習慣性地要給小費。但我們明文規定不許收?!焙髞硇≠M被熱情的法國人送到了駐地,領隊堅持不收,最后折中的辦法就是:送給每位廚師一個埃菲爾鐵塔模型。這幾乎是所有中國廚師出國三個月帶回的唯一紀念品。
馬克西姆打開中國西餐大門
1983年8月9日,“廚師留學生”一行人登上回國的飛機,這時距離北京餐廳開業只剩下一個多月。9月中旬,從巴黎來到北京“援助”的8位法國廚師就位,“師徒”在北京馬克西姆相聚?!胺▏矫鎸Ρ本┑鸟R克西姆餐廳十分重視,派來了廚師長、金牌服務員等,連收銀員、衣帽間的服務員都是法國人?!?/span>
馬克西姆餐廳來到中國、來到北京,在很多人看來也許只是一家高級餐館給當時國人的味蕾帶來了不同的體驗。但在單春衛看來,馬克西姆的到來,中國廚師能到法國學習西餐制作,為后來中國的發展、承接多項大型活動、賽事、會議開啟了先河、打下了基礎。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到后來的世界婦女大會、2008年奧運會、APEC會議,單春衛都參與其中。
改革開放之初,北京幾乎沒有西餐餐具。在去巴黎學習前,單春衛和同事拿著從巴黎空運而來的一套餐具作為樣本,到處尋找可以制作的廠家。他們先找到前門的景德鎮陶瓷店,但因盤子胎太厚做不了,最后又找到珠市口的湖南醴陵陶瓷店,廠家才答應承接。當時北京也沒有廠家能做紅酒杯,正好崇文門飯店對面的崇文第二旅館正在舉辦玻璃器皿展覽會,一家承德的玻璃杯廠答應可以用人工吹制的方法制作。這個廠家也因此成了中國制作西餐酒具的“鼻祖”,從瀕臨倒閉變得生意紅火起來。